内容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浏览次数:88次
9月9日,辽宁阜新市发布海州露天矿治理阶段性成果。
海州露天矿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曾为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2005年闭坑后,面临地质灾害、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近年来,阜新市坚持科学评估、系统治理,逐步探索出一条“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阜新市建立了科学的分区治理体系。依据风险评估将矿区建立差异化管理。注重修复与开发协同,打破“为治理而治理”的单一模式,统筹“治理—生态—产业—运营”全链条,突出生态、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依托矿网、瓦斯、地热等存量资源,构建“以存促增、以用促治”的回补机制,降低全生命周期治理成本。
治理过程中重点项目扎实推进。2018年以来,阜新共实施13个治理项目,累计治理面积达1.71平方公里,占矿坑总面积的26%。目前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强,地质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方面,目前已人工修复矿坑4500亩,自然恢复1200亩,周边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今年实施的矿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作为2025年竣工的民生实事项目,阜新市重点对环坑路及周边绿化景观进行改造升级,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治理改善生态,以生态服务民生”的矿山综合治理“阜新模式”?;廊灰恍碌目笊焦?,为市民提升了获得感与幸福感,高峰时期每天游憩观光运动人数近万人,成为城市南端热门地标和休闲打卡地。
今年,阜新市对海州露天矿历史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恢复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科普基地的参观研学使用功能,将有望成为城市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的“新引擎”。未来阜新还将利用机修厂旧址打造文体旅商综合体,推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并在国家矿山公园中融入工业遗迹景观,形成“工业历史+生态产业”特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