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6日 浏览次数:91次
近年来,辽河口湿地的丹顶鹤人工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本报记者 孙潜彤摄
辽河入??谑爻氏肿趁谰吧?。 王叶溪摄
秋天的盘锦是明亮的。俯瞰中国最北海岸线,大地上阡陌纵横,红色的碱蓬草、金色的稻穗、绿色的芦苇,在辽河入海处铺展成画。
“盘锦的湿地不是一直这样美的,也曾走过弯路。大片湿地被圈垦沦为‘失地’。”获得过“地球奖”的辽宁盘锦市民刘德天觉得变化在于当地近年来持续不断进行生态修复,很多珍稀鸟类重新把这里当作迁徙驿站,当作栖息家园。
鹤翔苇海
近日,记者跟着盘锦市林业和湿地?;す芾砭值墓ぷ魅嗽碧椒妹CNI畲?。忽地,苇丛间扑棱棱,“晴空一鹤排云上”。苇高路狭,唯有阵阵鹤鸣似在引路。
路的尽头是赵仕伟,一个30年埋头苇海的养鹤人。老赵对生态的评价尺子就一句话:“生态好不好,只需看鸟多不多?!?/p>
丹顶鹤与赵仕伟熟到不分彼此:小丹顶鹤主动求抱抱。被日头晒得脸色黢黑的赵仕伟挥洒着玉米粒,嘴里咕咕叫着,一群丹顶鹤围过来。
从巢材到食物,从产卵大小到孵化温度,从防御天敌到野外驯化,赵仕伟亲力亲为,几十年如一日。为完整掌握鹤卵孵化情况,他曾一连30多天日夜守候在辽宁鹤类繁育保护站。每两小时晾晒一次蛋,调温调湿。难怪人称赵仕伟为“鹤爸”,丹顶鹤破壳第一眼望见的就是他。
盘锦又称“鹤乡”,是丹顶鹤自然繁殖分布地的最南限、越冬地的最北界,是其大陆种群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在自然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在盘锦人的精心呵护下,丹顶鹤人工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盘锦人捧在手心里有“三宝”,除了丹顶鹤,另外“二宝”分别是黑嘴鸥和斑海豹。说起来,辽河与渤海交汇的这片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路线的关键区域之一,是国内少有集群种类多、种群数量大的鹭鸟繁殖栖息地和鸻鹬类最关键的能量补给地之一,是全球黑嘴鸥集中分布区和最大繁殖地、丹顶鹤重要自然越冬地和繁殖分布区,也是多种鱼类和海洋生物的产卵地和索饵场、西太平洋斑海豹重要繁殖地。
这片我国最北的河口湿地,拥有温带典型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辽河口17.05万公顷湿地植被类型丰富,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径流、净化水质、涵养水源、防浪固土等生态功能,维持着辽东湾咸水、淡水交换平衡,可谓辽东湾的生态屏障。如今,这里已被辟为辽河口国家公园,加以专项?;?。一场规模浩大、旷日持久的“退养还湿”“湿地?;び胄薷础惫こ淘谡饫锛岫ㄍ平?/p>
以退为进
盘锦人全情投入这场生态保卫战迄今已历10年。
海参养殖户陈志海仍记得2015年盘锦“退养还湿”工程的起点。执法队尝试说服养殖户拆除滨海湿地养殖设施,政府给补偿,按面积给海域置换。即使这样,很多养殖户也不愿离开,因为前期投入太大了。
损失超百万元,获得70多万元转产补偿,陈志海跟记者“掏心窝子”:“政府也不易,不仅没了海域使用金收入,还要倒贴养殖户上亿元,图的啥?不就是把欠账还给湿地吗?原先围海养殖啥手段都使,周围野生鱼虾几乎绝迹,海鸟也没食吃。咱这代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得给后代积德啊。”
就这样,养殖退一米,湿地进一米。盘锦8.59万亩养殖滩涂修复为湿地,新增自然岸线15.77公里,远超国家交给盘锦蓝湾工程的任务——湿地恢复面积5万亩。
为此付出牺牲的不只有个人,还有企业。像辽河油田这样的大型企业,有204口油井被划入辽河口湿地?;ず诵那枰獗铡7饩馕蹲琶磕昙跎僭涂?万吨,年均直接损失上亿元;意味着井口地面重新恢复还要投入2.7亿元。
没有讨价还价,只有扩面超前。到2030年封闭?;で谟途姆桨副涣珊佑吞镆辉偬崆?,2019年即实现核心区油井全部封闭?;撼迩谝灿?78口油井目前完成了封闭。更别说那些没有上级要求的“自选动作”,比如在国内率先采用地下水平井、丛式井,开采成本成倍增加,只为减少地表植被破坏。辽河油田的生态宣言是——“牺牲环境的原油一滴也不采、绿色转型的行动一刻也不停、保护生态的投入一分也不省”。
上下同欲者胜。自此,盘锦成就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受损的湿地和自然岸线得到大幅修复,湿地碎片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湿地面积恢复率从2015年的62%提升至2024年的89%。与此同时,盐地碱蓬人工补植技术的突破,遏制了滨海滩涂植被退化趋势,维护了辽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大片大片的湿地,在盘锦人的齐心呵护下慢慢展露出暌违已久的姿容。重要珍稀物种种群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1年的1200只增至如今的1万余只,丹顶鹤越冬种群从2014年的5只增至2024年的187只。部分斑海豹打破洄游习性,选择在辽河入??凇岸ň印?,成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爸泄刂肌迸探?,也因不懈坚持和付出,终获湿地的拥抱,并荣膺“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青山金山
盘锦大洼区赵圈河镇芦苇场场长张丙坤曾经很苦恼,芦苇湿地都划成?;で?,还能干啥呀?
芦苇这东西得一年一收割,不然烂在水里会造成更大的次生污染和碳排放。芦苇造纸厂关闭后,几十万吨芦苇无人收无人割,让张丙坤焦虑得不行。听说秸秆可以造板材,张丙坤来了劲:“芦苇为啥不能?”
5年坚持,张丙坤终获成功。2017年,世界上第一张芦花家具板在他创办的盘锦积葭生态板业公司诞生了。如今,这种取之于生态的环保板材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芦苇造板的模式也被复制到全国多个省市。
张丙坤感慨,因地制宜开掘“美丽经济”,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颜值”就能变成“产值”。
“鸟儿吃果就让它吃,不许赶?!闭馐嵌ο枭糜吻墓婢亍K匙抛匀坏难臃⒄股糜?,鼎翔生态旅游区已成为盘锦旅游的热门景点?!岸捞氐氖刈匀痪肮?、浓厚的生态文化气息,吸引许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游玩,景区解决就业岗位超100个,5年来累计接待游客约100万人次?!倍ο枭糜吻弊芫碚韵ㄋ怠?/p>
何必跑老远,“旅游饭”不香吗?走进赵圈河镇兴盛村“苇海乡舍”民宿,农家小院内有树有花,有果有菜,游客采摘加工自便。民宿老板刘海艳说,原来村民大多是苇?!暗犊汀保磕暌白藕缛ナ崭盥?。现如今,这些曾经的“刀客”有的办起民宿,有的在家门口就业,或去芦苇板厂,或在附近景区工作。
“世界那么大,想到盘锦度个假?!毙闵探跤械灼酝夥⒊鲅?。秋天,清爽的风在苇尖尖儿上拂过,缓缓地将大片大片的芦花染红、染黄、染白,让人们记得春天来过、夏天也来过。(记者 孙潜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