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沈阳网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3日 浏览次数:1994次
提到辽宁沈阳
人们的传统印象离不开
老工业基地、爽朗的外表、坚硬的气质
……
但穿过鳞次栉比的厂房
和钢筋铁骨的城市森林
映入眼帘的
是一片片农田和大棚
沃野千里 阡陌纵横
为城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航拍沈阳稻田。刘配成 摄
面对工业大市
如何实现农业“突围”的问题
沈阳给出了
“高质量发展”的坚定答案
2023年
沈阳市粮食产量83.92亿斤,创历史新高
第一产业增加值
同比增长5%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
排名第1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同比增长8.3%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
排名第2位
工业大市又一次交出了优异的农业答卷
农民展示收割的谷穗。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当前
沈阳以
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排头兵为己任
在建设农业强市上持续发力
以“品牌引领产业发展 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航拍沈阳稻田画。李永宏 摄
1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让沈阳很“好吃”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从白山黑水中走来的沈阳
自带“肥沃”属性
收割机在收获大豆。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地处北纬42°
农作物种植“黄金带”
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的黑土层
优质温润的辽河水源
年均长达2500多小时的日照
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
……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让沈阳农副产品
成为天然的“黑土优品”
菜果四季不辍
品味独特、品质优良
沈阳大米、辽中肉牛、康平地瓜
寒富苹果、小梁山西瓜、永乐葡萄
沈阳人的“米袋子”“菜篮子”
“肉案子”“果盘子”
一年四季都不缺好味道
葡萄丰收。刘配成 摄
除满足本地需求外
沈阳农产品
覆盖东三省、辐射京津冀
远销长三角、粤港澳
为保障北方地区乃至
全国“菜篮子”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刘配成 摄
舌尖上的好味不仅来自土地
良种优技也是制胜武器
依托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和沈阳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
及陈温福、李天来
两位农业学部院士的资源优势
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
沈阳构建了
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
农民驾驶农机在稻田里插秧。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2
完善的产业链条
让沈阳很“出圈”
火热的烤炉上
新鲜的生鸡架正在接受高温的炙烤
随着油脂溢出,鸡架逐渐变色
撒一把白糖,再喷上白醋
香味扑鼻而来
在热闹的夜市“嗦啰”着鸡架边走边吃
这份“生活气”
是鸡架赋予全国人民的乐趣
图片来源:纪录片《宵夜江湖》(动图)
网红小鸡架
背后是沈阳的畜牧大产业
作为全国重要的畜牧基地
沈阳将畜牧业从家庭副业
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支柱产业
形成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屠宰分割
深加工于一体的畜牧全产业链
在保障市场供给、带动产业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李永宏 摄
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
是沈阳市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围绕稻米、蔬菜、畜牧、渔业、花卉
五大优势产业
沈阳提出
“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
刘配成 摄
推出25条惠企政策
扶持384家规上企业
实施五大产业链重点项目44个
建设特色产业集群项目19个
推进8个电商镇168个电商村建设
……
一系列动作
锚定产业集群化的目标
大刀阔斧、披荆斩棘
沈阳秋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植物工厂”。
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拓展创新链、优化生态链
一批“原”字号农产品
“沈”字号品牌驰名全国
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体系
3
靓丽的农产品品牌
让沈阳更“有名”
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品牌、市场方面做足文章
为沈阳农业产业增添了新色彩
沈阳市通过建设区域公共品牌
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品牌谱系等举措
开展品牌培育工作
推出
“沈阳臻品”农产品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
“盛京厚稻”品牌大米
榆园酸菜
桃李面包
娟姗牛奶
禾丰食品
十月稻田
昊明禽业
山山伟业
……
一系列特色农产品IP走进人们视野
为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
沈阳市与新华网牵手合作
参与新华网溯源中国品牌建设工程
20多家企业品牌进驻
新华网溯源中国体系认证平台
助力沈阳农产品品牌
从“有”向“好”升级
让“酒香”飘出巷子
在新华网溯源中国“种子计划”推动下,沈阳市农业农村局与北京新发地市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10日-12日
“沈阳臻品”
将组团亮相
新华社和中国品牌促进会共同主办的
2024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
20余家沈阳市龙头企业
36个品类、200多种特色优质农产品
将与观众见面
5月12日
“溯源中国·沈阳臻品”品牌推介会
也将同期举行
欢迎扫码观看
↓↓↓
锚定农业强市、食品工业大市的发展目标
沈阳
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
更加饱满的热情
推动沈阳农业品牌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